close
 

DAY 4 19/12/2010 (上)


 



京都 (9h hours capsule)à 鴨川 à 花見小路 à 八坂神社 à 八坂通 à


八阪塔 à 二年坂 à 三年坂 à 清水坂 à 清水寺 (清水舞台/ 音羽瀑布 /


地主神社) à 京都塔 à 奈良 à 奈良公園  à LOHAS JR奈良


 


 


來到旅程的第四天,亦是最正常的一天。說是正常,是因為已經習慣了急速的步伐,更重要的是該天我竟然吃足了四餐!由於第一次住在這種「膠囊」內,內裡的隔音設備不太完善,所以整晚也睡得不算太好。這天,一大清早仍起床,於梳洗間收拾行李過後才發現這裡的住客,原來大部份也真的是上班一族!把行李寄存妥當後,我才展開這天旅程的第一站:吃.早.餐!



早上的街道途人很少,大部份店舖仍未營業,只有數間食店亮起燈來。走過寂靜的街道,竟然又在剩角的一旁遇上好朋友二號!對,是她,北川景子!她是SONY(索尼)的代言人,綾瀨遙則代言PANASONIC(樂聲),而我用的相機是PANASONIC G1,所以...哈哈。



我最後走進Promenade Cafe享用早餐。這間西式咖啡廳開門不久,便已有六七個客人,相信質素也應該不差。我要了一份早晨套餐,包括一片厚多士、一只溫泉蛋、一杯橙汁及餐飲。原來這裡的套餐除了餐飲以外,亦包括橙汁一杯,不過如果飲咖啡又飲橙汁,不是很怪嗎?我最終也要了凍檸茶,但這杯凍飲跟香港的不同。這裡的凍檸茶是沒有新鮮檸檬的,只是把100%濃縮有機檸檬汁加進茶內,便成了凍檸茶,而且味道也不錯!



吃飽後我便上路!這天的行程其實也算辛苦!首先,我從酒店附近往八板神社方向行,沿途盡是未營業的店舖及寺宇。再走十多分鐘後,便到達了建於鴨川之上的四 条大橋。




鴨川可算是京都著名的流川,常有情侶於川邊漫步,又或坐於川邊的石堤談心,亦不時有遊人於川中垂釣。夏季的日子,旁邊的食店也會把座位設在面向鴨川的露天專區,食客可一面看著連綿不斷的流水、一面用膳,場面熱鬧非常。納悶的天氣,配上自然的涼風,是消暑的好方法。然而,我們誰都會忘記,眼前川流不息的河水,原來已不經不覺流了百多年,見證著京都的璀燦年華。



在遍地紅葉的日子,跟愛人漫步於鴨川,一面欣賞通紅的楓葉、一面迎著微風,是多麼的浪漫!而我發覺鴨川旁則種有一棵垂柳,為京都增添古舊的色彩。


位於鴨川旁的祇園南座,則是日本傳統歌舞伎表演的劇場之一。由於這次的旅程太趕,來不及欣賞,下次有機會必定要來看看。



再走遠一點,便是祇園商店街,可是這刻店舖的大門仍緊緊的閉上。這裡的橫街窄巷甚具日本的特式,馬路旁是樓高只有四五層的平房,抬頭一望盡是糾纏不清的電線,凌亂中帶點純樸的味道。不過,這樣不是很危險嗎?



走到商店街的末端,我便看到有警察在狹窄的街道上指揮交通,細看下才發覺那裡就是著名的花見小路的入口處。我本來的計劃是沒有祇園的部份,但想不到今天會不經意地到臨。花見小路是祇園區的遊覽熱點,整條街道開滿了不同類型的商店、茶屋及高級餐館等,而最特別的地方莫過於這裡的古老風貌。京都有著千多年作為日本首都的歷史,蘊涵著一份古舊而又具時代感的感覺。



花見小路,曾經有著其風光的日子。全盛時期,這裡的茶屋多達七百間,舞妓及藝妓之人數更接近三千,甚至比香港的蘭桂坊更熱鬧。而茶店晚上時更會掛上燈籠,一片紅海,璀璨奪目。可是如今風光不再,繁華亦不復往年。但這裡仍舊是尋找藝妓的熱門地方,如果想跟傳統的藝妓拍照留念,這裡是你的不二之選。我來的時候是一大清早,所以並沒有什麼好看,只是一直走到盡頭逛了逛。



然後,我便繼續前往這天的第一個目的地:八坂神社。八坂神社是京都有名的神社,有著過千年的歷史,對消災解厄及生意興隆等事特別靈驗,故深得京都居民的崇拜。朱色的大門,雄偉非凡,散佈著一股攝人的氣勢,可是門前的禁止吸煙指示牌卻大煞風景。不過據說此門從不結蜘蛛網,而即使下雨也不會留下雨水的痕跡,但真相是否如傳說般就無從稽考了。




除了消災解厄,神社亦歡迎善眾求「緣」,靈驗與否姑且不作評論,但愛美的女士一定要留意神社內之美御前社。美御前社以美之神聞名,社前的泉水據說只要在臉上滴兩、三滴,不止會使皮膚健康,連個性也可以變的更美。



 



社內的正殿供善眾參拜,過程跟其他神社相近,都是「二拜二拍手一拜」的形式。善眾首先向正殿行禮,然後擲香油錢予賽錢箱內,再拉動繫上鈴鐺的繩索以告知神靈。搖鈴過後便深深鞠躬兩次,將雙手合十置於胸前,展開雙手大概跟肩膀的闊度相近,再拍手兩下,合十低頭誠心許願,求神明保佑。



而社內的舞殿則掛上眾多白色的紙燈籠,都是捐獻者及公司的名字,用以祈求一切順利。殿前掛上平成22年厄年表,跟中國的犯太歲同出一轍,都是指出該年那些人的運勢會比較差,不過厄年表共分為前、本、後厄,是什麼意思就不清楚了。



我來到八坂的時候仍不夠八時,幾間寺廟仍未營業,善長未算很多。不過這天我卻碰上了新人拍攝日式傳統婚紗照,派頭也不少,共有三位攝影師,手持「小白」,旁邊更有120相機及數盞攝影燈。



八坂神社的另一面出口則豎立了一只古舊的石造鳥居,看來亦飽歷不少風霜,度過了不知多少嚴寒。據說鳥居屬於一種結界,以劃分人類跟神明,但真相是否如此就不得而知了。



離開八坂神社,我便沿斜路往下走,走了十多分鐘,終到達八坂通。八坂通是一條小斜坡,盡頭通往著名的八坂之塔,而街道兩旁則盡是民居、商店及食店,古舊的建築亦帶點韻味。



沿路也看到樓高五層的八坂之塔,直至走到塔的面前,才發覺仍未開放。雖說它是日本最古老的五重塔之一,但再看清一點便會發覺它的外形跟其他的也沒有什麼分別,而有別不同的要算是它的歷史吧。


 



 

 


 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Cplus 的頭像
Cplus

!~ 施情寡意 Living Like A Traveller ~!

Cp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